导语:在所有中国行业中,互联网行业是上市最频繁、最多、最快的。刺激人们的,除了白花花的银子,更有火辣辣的青春 今年是中国互联网20年,是时候为她写一篇东西了。从2003年入行互联网开始,我就成为了一个互联网的忠实信徒。“市场经济+互联网”将前所未有地改变中国!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想,一种生态,它对中国经济乃至社会变革的深远意义,要许多年以后才能被完全认识。 现在,中国互联网已经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我们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甚至超过了美国,也诞生了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那样的世界级互联网公司。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它真正开始一个个颠覆传统行业:从媒体、娱乐、零售到制造、教育、金融。与此同时,传统企业的“互联网焦虑症”也前所未有地严重。他们如饥似渴地忙着报名听各种培训课。当然,这个行业最懂行的老板们都在忙着闷头赚钱呢。即便心里明白未来趋势,也不会告诉你,否则怎么继续保持优势呢? 干了这么久互联网,又客串自媒体。在此不怕浅陋,用20个关键词梳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注:本文为上半部分,先梳理了10个关键词)。 1、墙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互联网产业诞生是在1994年,但电子邮件要出现得更早。北京时间1987年9月20日20时55分,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成功发送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这标志这中国与国际计算机网络已经成功连接。这封邮件的内容是:“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现在看起来,极具讽刺意味。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互联网增长速度最快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任何世界巨头都必须争夺的市场。然而在这块土地上,国外互联网巨头们却无一例外地水土不服,诞生了著名的斯芬克斯谜团“外资之中国互联网魔咒”。平心而论,与它们本土执行力有关,与“墙”也有关。 在门户的Yahoo、电商的亚马逊、社交的Facebook等失败案例面前,例外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退出中国的Google----雄踞世界互联网王座十年并且将继续称雄未来十年的现象级公司。当年Google的市场份额一度逼近了40%,一旦突破50%形势就会逆转。只能佩服人家的价值观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这事儿没法细说了,你懂的。 2、互联网思维 如今上至《新闻联播》,下至土老板,“互联网思维”红得发紫。互联网思维,就是用互联网的技术、思想和方式,去改造乃至颠覆一切传统行业。这是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也是新增长点。这股浪潮的强劲冲击,产生了用互联网思维卖手机、做房子、卖煎饼、情趣用品… 现在,它似乎成了一个点石成金的咒语,特别是当咒语被一些根本没干过互联网的人口沫横飞地念叨的时候。要知道,互联网一个公认的常识是,干够一万小时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行业。 于是,一小部分互联网思维的鼓吹者从傲娇到傲慢,也引起了大量传统行业人士的反感。对新事物先神化、再异化、最后妖魔化,是中国传统。平心而论,互联网思维之于当下中国,仍是一个最大的正能量!它不应该为炒作者买单,必须求真相。 3、上市 在所有中国行业中,互联网行业是上市最频繁、最多、最快的。 以过去半年为例,就已经先后有去哪儿、58、汽车之家、猎豹、聚美、途牛、京东先后赴美上市,迅雷、智联、阿里巴巴、美团等都在排队。 尤其是聚美优品,创业4年就上市,市值逼近40亿美金,COE陈欧年仅30岁,更有一大波90后高管。刺激人们的,除了白花花的银子,更有火辣辣的青春。一再书写创富神话,让不少人觉得是不是差不多了,对不起,互联网依然是中国年轻人创业成功最有机会的神奇热土,这是一场永未穷期的创富神话。 悲催的是,这些公司无一例外全部都是赴美上市,让美国投资者赚了大把钱。普通中国人无缘分享过去二十年的互联网财富盛宴,在未来也看不到机会----因为我们的资本市场制度。大家只好在A股里跟着各路“消息”当活雷锋。这里面,有巨量的市场机会,不多说了。 4、VIE 说到上市,不得不提为互联网立下了汗马功劳的VIE。VIE即可变利益实体(Variable Interest Entity),是美国标准会计准则FIN46(FASB Interpretion No.46,关于企业合并)中关于(被投资)实体的一个术语,是指投资企业持有具有控制性的利益,但该利益并非来自于多数表决权。 目前,几乎所有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都是通过这种协议,为其海外上市控股公司的投资者提供本土牌照的合同权利,以及由此获得收益。而一些非受限领域的投资者也采用这种模式规避中国政府的监管审核流程。 所以,你可以理解3年前发生“支付宝股权”风波时,互联网业、投资业的集体愤怒,媒体在意的是契约精神,而行业担忧的是公信力、整个中概股。 之后一直有监管部门欲取缔VIE甚至追溯历史责任的风声,后来被证伪了。知名互联网评论人谢文曾透露,“这事王岐山副总理已经有批示,要尊重历史,承认VIE的合法性,并有所管理。商务部已经根据这一精神发了文,应该不会否定VIE了。” 在我心中,VIE就是中国互联网的“家庭联产承保责任制”!具有伟大的历史性意义。谁破坏VIE,谁就是历史罪人。 5、产品经理 在互联网行业,最值钱的不是高管、不是Top Sales,而是产品经理。 因为这一段话,请细读:“互联网也许是迄今为止客户识别度最高的行业,功能明确、门槛低、重复使用、口碑传播便利。产品好不好,用户自己知道!因为功能性强且个人使用,精神附加值很小,这就决定了它是个高度朴实、产品/服务优先的行业。没有广告没有大师,注定是产品经理的天下!” 所以,大佬个个都自称首席产品经理,比如马化腾周鸿祎,这在行业内听起来比总裁牛逼多了。互联网公司中,核心产品经理、技术人员的待遇超过不少高管早已不稀奇。因为互联网充分认识到了“产品”的价值,其它人说穿了都是围绕产品提供服务而已,处于次优先级。 6、创新 硅谷曾讲过一个笑话,中国互联网的通用商业模式是C2C( copy to china)。硅谷有啥,直接抄回中国就成了最大的模式。 20年来,中国互联网真正获得全行业认可的产品理念只有一个----微创新,号称微小的创新可以改变世界。它在一片舆论指责声中,为创新乏术的互联网兄弟们指明了道路,给足了底气,被包括周鸿祎等诸多大佬热捧。 现在,行业又在热捧“颠覆式创新”。我希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中国互联网真正诞生属于自己的、让人信服的产品哲学和“原”创新。 7、口水 20年来,中国互联网没有过太平日子。每天不是吵架,就是炒作! 远鉴咨询联合创始人何冰艳女士曾戏说,“中国互联网又可以称中国互联娱乐网“。还真是,天天花样翻新。顶级大互联网公司的公关部,有撰稿、媒介、P图、数据,简直像一个迷你编辑部!他们操控舆论的能力,绝对瞬秒任何传统公关公司和一般媒体。 一切行业都是媒体业,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因此媒体属性更强。除去附加的政治意义和公信力,BAT、360和新浪微博哪个的覆盖率比中央电视台差?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们还将生活在硝烟弥漫、无节操、毁三观的互联网口水里。 8、移动:革命进行时 现在,整个互联网产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迁徙,从桌面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不可逆转的大迁徙。 我认为,在移动端,以超文本链接为核心的Link模式已经完全失效,导致了流量碎片化、情景化。所以,在第四次浪潮“连接人和服务”、“连接人和物体”的O2O、智能硬件中,产生了千亿美金级别的机会。 与此同时,在PC端腾讯的网络游戏,淘宝天猫的网络购物,以及百度的网络搜索增长都在放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市场已经进入高增长阶段,行业向移动倾斜的战略必要性凸显。 当年的PC互联网,有一个很显著的概念,你下线了,关掉电脑便脱离了网络。手机是永远在线,足以消耗大量碎片时间,更像是人体的延伸,更接近互联网的本质。 9、自媒体 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话语权。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权力。 一股强劲的浪潮正席卷全行业,网民们大呼痛快,媒体人趋之若鹜,广告主胆战心惊。这便是自媒体(wemedia)—-人人都是媒体。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故事之一—-个人赋权。它对营销乃至中国社会变革的深远意义,要许多年以后才能被完全认识。 我有"三看三不看"原则,看观点的水平和覆盖领域、看信息的二次传播率和网民到达率、看微信订户的数量和质量。 三不看,原则上除了报、网各选一个代表之外,不看机构(个人为主、人格化是自媒体的精髓),所以像门户科技频道们不在此列,他们更像是传统优势的迁移而非再造。不看摘抄党,没有原创能力只会ctrl c+ctrl v不算自媒体。不看企业CEO,他们一来喜欢被围观氛围、二来没时间写否则代笔嫌疑太大。 未来,自媒体的趋势是向社群进化。 10、连接 汉语是神奇的,互联网的本质正是连接。百度连接了人和信息,腾讯连接了人和人,阿里巴巴连接了人和商品,这也是三巨头成为中国互联网“三座大山”,市值和产业控制力遥遥领先群雄的核心原因。 现在微信起来以后,张小龙给它的定位就是2个字:连接,连接一切。“势连接这种资产与以往所有资产都不同,越用越有价值,消耗就是积累。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就说明你并不真正相信互联网的力量。 过去20年的中国互联网,交织着光荣与耻辱、成功与失败、欣慰与悲怆。但是,无论哪种情感,如今都不再是由我们自己来品尝——中国互联网的每个“大事件”早已成为每一个网民共同的历史。 在互联网生日那天,我们和互联网有个约会,告诉她,我们很爱她,疼她,为她憔悴,为她努力,尽管不知道未来她的模样。 我希望,每一个互联网人都不要忘记当年那种真正激动人心的理想主义,那种极客气质,那种要改变世界、改变自己命运的冲动! 莫忘初心,方得始终。 |
招标网平台地图|Archiver|手机版|机械设计招标网 ( 京ICP备17072296号-4 )
GMT+8, 2024-11-23 10: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