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连环赌徒”蔡文胜:捡过牛粪摆过地摊 仅仅1个口头协定便压上全部家产

2015-1-16 13:42| 发布者: halfsmoke| 查看: 535| 评论: 0

摘要:  1999年,蔡文胜决定去澳洲闯荡。  对他而言,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在菲律宾5年了,一家人都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做生意赚过些钱,一度距离衣锦还乡的梦想近了一些。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重新回到了起点。他 ...

 1999年,蔡文胜决定去澳洲闯荡。


  对他而言,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在菲律宾5年了,一家人都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做生意赚过些钱,一度距离衣锦还乡的梦想近了一些。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重新回到了起点。他想离开这片伤心地。


  变卖完所有家当,所得不过35万港元。去澳洲前,他打算回石狮老家看看父母。途经香港,心血来潮。35万港元,寄了5万给已经抵达澳洲的妻子,剩下30万,全部买了盈科数码的股票。


  他就不是个认命的人。


  许多年后,蔡文胜依然记得买进股票的价格:5.8港元。他赌对了,“那个股票当时最高到28元,市值到2000多亿,全香港70%的人应该都买过,大部分亏钱,我运气好,20多元卖掉了。”凭这一单,他赚到了100多万。


  蔡文胜马上给妻子打了个电话,“你们回来吧,我不去澳洲了。我30万能变成100多万,明年一定能变成1000万。”他拿出一部分钱在厦门买了套房子,剩下的全买了跟互联网有关的股票。


  当时他还没有电脑,为了追踪股票行情,在朋友办公室让对方教他学会了上网。


  无疑,他被股票和网络给迷住了,以至于重新确定了人生方向——放弃传统类生意,全力去做好两件事:一是股票,二是互联网。他像一条鲨鱼,嗅到了血的味道。


  15年后,北京竞园艺术中心的别墅里,已经是著名天使投资人的蔡文胜,身材修长,面容清朗,看不出丝毫有钱人或暴发户的气质。“开始是有了钱就想炫耀,买宝马车买大房子,到了今天,像不像有钱人已经不重要了。”


  功成名就,便有不在乎的资格。在中国互联网界,蔡文胜头衔众多:“域名之王”、“站长之王”、“最懂初创者的天使投资人”。


  为什么是蔡文胜?他的朋友们各有各的说法:聪明勤奋、善于把握趋势、执行力强……


  蔡文胜本人的归纳:“第一,我喜欢学习,也善于学习。第二,我比较敢拼敢赌,经常在背水一战的情况下去赌一个事情。第三,很多人是经常琢磨、经常讨论,不做;我一般想到了就去尝试,不成功再掉头。”


  最懂初创者的天使投资人


  雷锋网创始人林军在文章中写过,“……每次到北京,都会在各个局里听到关于蔡文胜的故事,薛蛮子是他的天使,雷军是他的朋友,黄明明是他的伙伴,王峰被其兜售过域名,冯鑫被其一起谋局暴风,蒋涛请他做嘉宾,梁宁和他讨论风水……”结论是,蔡文胜是中国互联网界最让人如沐春风的人。


  2011年3月,蔡文胜和薛蛮子、雷军、李开复、包凡等人发起成立了天使会。薛蛮子有“中国天使投资第一人”之称;雷军此时已经创建小米公司;从微软和谷歌出来的李开复,是创新工场的教父;曾经在摩根士丹利和瑞信工作的包凡,执掌中国私募融资的“头牌”华兴资本。


  挤在一群“高大上”中,蔡文胜最另类。他高中都没毕业,不懂英文,不懂技术,普通话都说不标准。不过投资业绩会证明他跟他们是一伙人。作为天使投资人,他已经至少投出了3家上市公司:银行卡优惠券平台TTG、游戏研发公司Forgame,以及更为知名的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分别在澳洲、香港和美国上市。


  “当时姚劲波创业冲动很强,说要做一个分类信息网站。我觉得非常可行,所以也参与了。后来我们一起去找软银赛富基金的羊东投资。羊东笑着跟我提要求,说蔡文胜你也要把精力放在这里头才行。我答应了。因为这个承诺,我到现在还兼任着58的董事。”


  现在,蔡文胜手头的天使投资项目有上百个,每年还会再加投10到15个。最近这两三年,他几乎只投移动互联网相关项目,尤其看好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类的项目。和雷军的不熟不投、薛蛮子的天马行空相比,他也有自己的风格。


  “我更加看重用户规模。我不太会问它的商业模式,也不太看早期会不会赚钱。我认为有用户一定会有价值。我一直是这观点。从创始人来说,我不看重他的学历,也不看重他有没有大公司的经历。我甚至更偏爱草根一点。”


  比如,他投资的3个福建“80后”,美图秀秀创始人吴欣鸿只是高中毕业;飞博共创创始人伊光旭大学没读完就出来创业;同步网络创始人熊俊读了福建本地的普通大学。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他和徐小平一起投的大姨吗,创始人柴可就是“富二代”、名校海归。打动蔡文胜的是他的毅力。“他回国的时候体重是180斤,为了创业,他减到140斤。一个人有那么大毅力把体重减下来40斤,他做事情一定也可以成功。他抓住了一个切入点,而且他可以借助这个延伸到整个医疗领域,包括女性健康、宝宝健康,往这方面去走。”


  主动、果断是蔡文胜的风格。


  当年收购暴风影音时,竞争者中有百度、软银、IDG这样的劲敌,胜出的却是他。事后来看没什么特别,不过是亲自去找暴风影音作者——哈尔滨的软件工程师周胜军,仅凭双方的一个口头协议,在半小时内,将自己几乎所有积蓄——1200万元人民币划到后者的账上。“我都是直接打钱,这些个人站长更喜欢速度。”蔡文胜轻描淡写地说。


  熊俊刚刚准备创业时,和蔡文胜吃过一顿饭。两人谈人生、谈理想,闲话家常。隔天早上,他收到一条短信,说钱已经打过去了。查询的结果是,银行卡里一下多了上百万元人民币。当时他是第一次和蔡文胜见面,连做什么项目都没想清楚,什么协议也没签。很早就决定投资他的创新工场,因为要走程序资金几个月后才到账,而蔡文胜用了不到24个小时。


  与蔡文胜相识多年的极客帮合伙人梁宁,将他的成功归因于对趋势的深刻把握。


  苏光升对此深有体会。2009年,蔡文胜投资了他做的OPDA智能手机论坛,并且要求将塞班论坛转为安卓论坛。苏光升答应了却迟迟未动,因为塞班市场看上去还很不错。因蔡文胜一再催促,他想了一个月才决定转型,推出了安卓优化大师和卓大师。一年之后,诺基亚彻底放弃塞班系统,安卓手机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智能机。苏光升用两个字来表达心境——服了。


  薛蛮子告诉我们,简单来说做投资就是看人看事。蔡文胜在早年只投个人站长。“当然也有一种可能。那时候他也不认识什么高大上的人物。”他调侃道。而在和蔡文胜一起工作过的黄明明看来,蔡文胜在天使投资上的成就同他早年做域名和265网站期间结识了大量创业者密切相关。


  《创业家》杂志分析,敏锐的蔡文胜是个人站长实现商业转型的最佳代表。个人站长群体的创业方式,与中国互联网主流创业者的创业方式相去甚远。个人站长投入很少,网站简陋,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通常就是靠一两个“杀手级应用”吸引成百上千万用户,然后获取广告或增值服务的收入。这是纯粹的中国特色。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互联网的主场,属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和海归。他们追随海外流行模式,为中国的高学历、高收入人群提供服务。但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促使它们一边扩张一边下沉。BAT等巨头、小米、360和京东,无不开始关注县级以下的市场。而蔡文胜一开始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蔡文胜(前排右三)参加58同城赴美上市。


  几十处修改成就域名之王


  让我们回到蔡文胜刚刚接触互联网的年代。1999年,中国互联网勃兴,新浪、搜狐、网易初具雏形,阿里巴巴和腾讯开始招兵买马。蔡文胜决心做好两件事:股票和互联网。最初,他把它们简化为一件事:买跟互联网有关的股票。


  2000年,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在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间,全球IT业界约有5万亿美元的市值被抹去。2003年,电讯盈科(盈科数码合并香港电信后成立,李泽楷担任董事局主席)股价跌至1港元。虽然抽身得早,蔡文胜仍不免心有余悸。在2007年之前,他没有再买过股票。


  股票不能做了,互联网又如何?蔡文胜仍抱有信心。只是,怎么切入呢?


  2000年4月,他在报上偶然看到一条新闻,一个名为business.com的域名卖了750万美元。第二天,他就用两万块钱买了一台联想天禧电脑,开始了他的域名生意。


  当时注册一个域名的费用是220元,他一口气注册了一千多个。想着有人来买,开价10万、20万,卖出去一两个就能回本。结果,2000年连一个都没卖出去。事后反思,他才发现自己注册的几乎全是垃圾域名。


  而后他又发现了一个窍门:域名跟商标一样,每年都要交钱,不交钱会释放出来,别人就可以重新注册。他开始调整策略,抢注那些因为没有续费“掉”出来的好域名,再以一个合理的价钱卖掉。2001年5月他卖出了第一个域名wanli.com,售价1.2万元,买家是忘了交钱的原注册公司。


  问题在于,你怎么知道什么域名在什么时间“掉”出来?


  “我们就以FM365做例子。这个域名在1999年10月21日注册,联想交了4年的钱,2003年10月21日到期。我们知道联想在2003年初决定放弃门户,所以这个域名不会续费。但域名不是说你今天到期,今天就释放出来的。不同的注册商还有不同的规则,有的一个月才释放,有的要两个月,有的一天,有的70天,还有的一年也不掉出来。首先你要了解规则。FM365是在美国的NSI注册的,过期时间70天,所以它应该在2003年的12月29日掉出来。”


  最初蔡文胜用土办法追踪域名的注册时间:“理论上在中国只要有流量的网站,我一个一个搜索过去。”后来,他开始在姚劲波创办的域名交易及增值服务网站易域网论坛出没。“一开始谁也不屌我,因为我什么都不懂。我就用勤奋来弥补。第一,我把论坛里所有的帖子都看完;第二,我不会打字,只能用写字板发帖,但我发帖量是最大的,每天都发。后来就慢慢成为大家认同的老大。”


  在论坛里,蔡文胜认识了一个叫张立的技术人员,当时在武汉一家化工厂上班。他问张立,“你一个月工资多少?”“2000块。”“你到厦门来跟我一起干,我保证你赚5倍,一个月一万块。”一开始张立不太相信,蔡文胜就掏了机票钱让张立飞去厦门找他。结果,张立成了他第一个员工。15年后,他依然扎根在厦门。


  蔡文胜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做办公室。张立住在其中一个房间,另一个房间用来办公。蔡文胜能够成为全球顶尖的域名抢注者,张立绝对功不可没。


  “我原来是一家一家查,张立说可以把中国商标网的数据扒拉下来导入数据库,不断跟踪。然后,又把中国几千个县市的拼音也导入了数据库。我原来就有这些想法,他用技术帮我实现了。后来我们把全世界所有国家、有名的公司或常用的单词,全部导进了数据库里。”蔡文胜说。


  当时国外有网站专卖掉出来的域名的清单,300美元可以买有10万域名的清单。蔡文胜买下清单后会跟大英百科全书以及个人数据库匹配。此外他会把清单拿到域名注册代理网站的数据库去匹配——通常其中有百分之一域名已经有人预订。然后他再到域名拍卖网站查询价格。最后,集中精力抢注最贵的域名。


  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抢注了。


  用蔡文胜的话说,当年全球可能有10万人知道FM365是2003年10月21日到期,但其中知道12月29日可以重新注册的可能只有10%,90%的人被淘汰了。但你不可能12月29日一整天守在那儿,所以必须知道释放的准确时间。注册商NSI是在洛杉矶时间中午12点也就是北京时间凌晨4点更新域名数据的,知道准确时间的人又淘汰了90%的人。


  还有什么办法提高成功概率?有。注册域名要填写姓名、地址、邮箱,一般需要几十秒。蔡文胜会提前写好,时间缩短为1秒钟。为了进一步抢时间,他在上海租了一台服务器。“那时候中美电缆有几个出口,我在厦门提交注册,要先经过福州,再经过上海,再经过太平洋电缆传到美国,上网浏览时这个差别是忽略不计的,抢注就不一样了。”后来他干脆改为在洛杉矶租服务器。再后来他发现域名注册到之后可以修改姓名等注册信息,所以一开始提交的时候,他只填姓名1,地址1,邮箱1@1.com,“别人提交的,可能是200个字节,而我可能只有20个字节,传送起来就快了。”


  总之,他自称对抢注流程的细节做了好几十处修改,最后,抢注成功率从十万分之一提高到了50%以上。


  2001年到2003年,蔡文胜注册到了5000多个域名,并卖出了其中的20%。卖出域名同样讲求技巧。“买卖域名一般是从邮件开始,我会查询对方邮箱的后缀是公众账号还是公司账号,买域名的人是否在大城市,是大公司买还是小公司买。”


  那时他已是中国最顶尖的域名商人,每年卖出域名的收入就不少于7位数。其中最贵的一个是bionet.com,买家是一家西班牙生物科技公司,出价120万美元。


  后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展.cn域名,推出一元钱注册一个域名的方案,请蔡文胜“带动一下”,他一下子注册了几十万个。第二年价钱涨到20元一个。他只好放弃大部分域名,但保留了几千个三字母的“奇货”。


  直到现在,仍然经常有陌生人跟蔡文胜联系,商量买卖域名。按他的说法,这个生意一年能为他带来上千万元收入。


  召集中国个人站长哪家强


  在做域名的时候,蔡文胜几乎把中国有流量的网站都搜索了一遍,这个过程使他增长了许多见识。“比如新浪,最早的域名是srsnet.com,2000年他们没交钱就掉了。后来用了第二个域名richwin.com,第三个才是sina.com。为什么后来我对互联网比较熟?通过域名这个小东西,我能了解互联网生态链。”此外,通过泡在K666等站长论坛,他知道了很多NB的个人站长。


  2003年,蔡文胜注意到一件很奇怪的事:他名下的网站贵州信息港流量巨大,而其中有一半来自一个叫hao123的网站。这个网站很简陋,最大创意是把许多有用网站收集在一个页面上。他马上跟张立说,我们花100万把它买下来。张立不以为然,干吗要去买这样的网站?这个太简单了,我帮你做一个,一天就copy出来。于是就有了265.com。


  当时,蔡文胜手里攥着许多有价值的域名,例如tengxun.com、xiecheng.com、 wangyi.com、shou.com。其中shou.com一天有10万流量,“我用它开了邮箱,一天能收3000封邮件。那会儿中国网民水平很低,所以大家都搞错,想发搜狐发到我这里来了。”


  蔡文胜把这些流量都导到了265,而网民可以在这里找到想去的网站,265迅速做起来了,到2004年年中,日流量已超过300万。不久,IDG资本主动来找蔡文胜谈投资计划。事实上在此之前,他们先找了流量更大的hao123(那时Alexa排名为全球20多位)的创始人李兴平,因为他不太擅长交流而放弃。


支持

反对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