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80后已成为职场、家庭、社会的中流砥柱。第一批80后都要38岁,最后一批也满了28岁。在这一代人中,现在月薪多少才算跑赢同龄人的“人生赢家”呢? 早两年,大叔是民国老公级别待遇。
两年不到,时过境迁,大叔一夜变了油腻中年人。啤酒肚、发际线后退、盘手串儿,名人野史如数家珍,睡衣唐装混搭出街,保温杯里泡枸杞……人到中年,不管你贵贱美丑,都被贴上了“油腻”的标签。 而走在奔四路上的80后,成了中年危机的重灾区。 80后的收入状况: 前1%50万元,前10%20万元 复旦大学人口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授胡湛指出,2012年至2016年间,上海“80后”的个人年收入呈现较稳定的相对快速增长,其收入分布形态体现为较健康的橄榄型,三次调查的年收入中位数依次为5.0万元、6.5万元和7.8万元。 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较快,2012年进入前10%和前1%的收入门槛为12万元和30万元,2016年已分别提高至20万元和50万元。 尽管上海“80后”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7年,且连续三次调查中的总体收入涨幅均高于同期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上海CPI增幅,但他们坦言仍面临着“经济”“子女教育”和“住房”三大压力。 “80后”的受教育水平及收入水平与其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80后”的房产持有量也与其父母的持有量具有相关性,呈现一定的代际传递效应,并尤以教育的代际传递最为明显。 具体看数据图(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新闻中心
1、80后混的怎样? 80后中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则更快:2012年进入前10%和前1%的收入门槛为12万元和30万元,2016年已分别提高至20万元和50万元。 如果你年收入达到50万(月薪大约4.1万),那么你将顺利挤Top1的队列。当然咯,年纪越小,或许越有傲娇的资本。 2、学历越高收入越高 此次调查数据实力打脸“读书无用论”:学历与收入成绝对正相关,学历上升一个台阶,年薪就上调一个档次。 调查中的80后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14.7年,且连续3次调查中的总体收入涨幅均高于同期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上海CPI增幅。 3、80后对工作“忠贞不渝” 超过6成的换工作的次数不超过2次。原来80后在就业观上一点都不离经叛道。对工作的保守程度,简直可以用“忠贞”二字来形容。 换工作的次数与工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的关系也很有意思: 工资收入越低,越爱换工作;反之收入越高不爱换工作;本科生最不爱换工作;大专生则最爱换工作。 然而大家换工作的理由也很简单:现单位待遇差VS其他单位待遇优。 80后的婚姻观和生育观: 近一半配偶通过介绍认识 不再养儿防老 复旦大学人口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授沈可指出,上海“80后”在结婚、生育、代际关系等方面都呈现出传统与自主并重的新时代特征。 一方面,“80后”的婚前同居率的上升至四成,30岁至34岁调查人群中从未结婚的比例已上升至男性19.2%、女性12.5%,婚姻中学历男强女弱的现象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妻子受教育年限与丈夫相当或更高的婚姻已占83%。 另一方面,“男长女幼”“门当户对”的婚姻依然是主流,夫妻双方均为农业户口以及夫妻双方均为非农户口的婚姻、夫妻双方均为上海户籍与夫妻双方均为外地户籍的婚姻都占据近八成,近一半“80后”的配偶是通过介绍认识的,且主要介绍人是长辈亲戚或父母。 此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背离也是“80后”的一个行为特征,随着中国的生育政策逐步放松,上海“80后”的理想子女数由2012年的1.58上升至2016年的1.7,但二胎生育意愿依然薄弱,仅有13.1%的被访者愿意生二孩,不愿意生二胎的前三个理由是养孩子太贵、房子不够大和时间不够。 代际关系方面,仅有20%的“80后”希望与父母同住,但受到现实条件的约束,现实中约三分之二的“80后”与父母同住。 近九成的上海“80后”认为自己作为子女应承担照料父母养老的责任,但对于自己的养老预期又表现出高度的独立性,绝大多数希望在自己家或养老院度过晚年,不再有养儿防老观念。 具体看数据图(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新闻中心
80后的二胎生育意愿依然薄弱,仅有13.1%的被访者愿意生二孩,不愿意生二胎的前3个理由是养孩子太贵、房子不够大和时间不够。 80后的群体逐渐成为一个家庭的主心骨,同时更是各行各业的主力军。有时巨大的压力让多数人殚精竭虑:买房问题、婚姻问题、独生子女的养老问题、个人理想问题…… 因此大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尽相同,但“薪酬”始终是最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80后的生活方式: 三成勤锻炼,四成几乎不锻炼, 已婚群体更健康 复旦大学人口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高隽指出,“80后”的生活方式趋于多元。 “80后”受访者中有7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四分之三的人自评 “人生幸福”。 约三分之一的人出现了不健康的行为,分别是睡眠不足、三餐不规律、不健康饮食、喝酒和吸烟,其中睡眠不足最突出、占4成以上,同时具备四种以上不健康行为的高危群体达到14.3%。 调查发现,“婚姻保护伞”的作用在80后群体中较为明显,已婚群体相对未婚以及/或者离婚丧偶群体在健康行为相应指标上表现更优,“80后”已婚群体的心理健康指标更优,不健康的饮食起居行为更少,抑郁和幸福感的均值都优于未婚以及离婚丧偶群体。 从运动行为看,约三成勤锻炼,近四成几乎不锻炼,“散步+跑步”为主要形式。 不同阶层的生活方式已出现分化,高收入群体一方面或因压力大而表现出更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承受着更多的健康风险; 另一方面有更多的健康资源和促进健康的行为,其体检率、运动频率、健康信息获取、健康消费支出等指标都更优。 因此平衡下来高收入群体的行为身心健康指标优于低收入群体。 具体看数据图(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新闻中心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贬值的中年人? 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的迭代对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市中心的转移、职住分离的距离影响巨大:
于是,牢固于人心的市中心观念还会固若金汤、牢不可破吗? 稀缺有用的才最保值。 财富的逻辑不断转换、看似能传承子孙的房产也因市中心的变迁而价值缩减,那保值增值的资产有什么共性呢? 一是稀缺性; 二是有使用价值。 财富的逻辑在转换、城市的中心在变迁,所以被奉为圭臬的经典理论也得与时俱进啊。 与物价平稳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一二线城市房价创造的“十年涨十倍”的财富奇迹。 为什么?因为人口流入引发的巨大需求,因为土地稀缺引发的房子稀缺,而房子又是有用的——人们总得有间屋子放下一张床吧。
为什么?因为不稀缺!因为供应无限量!所以奢侈品(如手表/首饰等)为了维持价格不跌、保值增值的假象,经常推出纪念版/限量版商品。 能保值增值的资产、能世代传承的资产,必须是稀缺且有使用价值的资产(稀缺和使用价值值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具备识别出它们的能力。 80后,别趴下, 你才是最靠谱的资产! 回顾人类历史的长河,你会发现根本就没有什么万世不移的财富,也很少有世代相传的家产。
人们观念思想的变化同样会影响财富的生产和创造,财富都具有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只是忽快忽慢罢了。 那就没有靠谱的资产了吗?有,就是人本身! 作为地球上智商最高的动物,人是活的、变化的,能根据世间万物的变动而主动的做出调整、适应:
这里的关键就是你得具备再选择的能力、因应事务变化的适应力,而这又回到老话常态、近乎心灵鸡汤的认知问题—— 开阔的胸怀迎接新事物、深究一行的精进精神、不停的尝试试错保持随时出发的状态,让自己更有弹性。 虽经万般挤压,终将恢复原状。 有人说,80后,是人到中年,正式开启上有老下有小的不能死模式。这群人不能倒下,不能放弃,甚至不能去死。 为了父母渴望的眼神,为了孩子伸出的双臂,为了那些还没来得及实现的理想与愿望。 最后:80后们,少抽烟喝酒了,也别再熬夜,别太压抑自己,请你对自己好点,再好一点。 记住,未来,最好的投资,是自己。 |
招标网平台地图|Archiver|手机版|机械设计招标网 ( 京ICP备17072296号-4 )
GMT+8, 2024-11-16 00: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