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面对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残酷现实,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的沈鸿(见图1)毅然毁家纾难,带着他自己创办的五金厂的10台机器和7名工人西迁,辗转武汉、西安来到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成为到延安参加抗日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资本家。 图1 我国机械工业杰出领导人沈鸿 抗战期间,沈鸿担任陕甘宁边区机器厂总工程师。当时延安的条件极其艰苦,资金短缺、物质匮乏,面对国民党重重封锁,他凭着“抗日需要什么就设计制造什么”的信条,因陋就简、自力更生,设计制造出多达134种型号、数百台套机器设备,装备了边区兵工厂和民用工厂,为创建解放区的机械工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他三次被评为“边区特等劳动模范”。1942年,毛泽东主席还亲笔为沈鸿题写了“无限忠诚”四个大字。1947年,沈鸿经刘鼎、姜载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上书毛主席建造万吨水压机 新中国成立后,沈鸿先后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电机制造工业部副部长、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农业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为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机械工业的总工程师”。 万吨水压机用于锻造大型锻件,是重型机器制造厂的关键核心设备,代表着一个国家重型制造业的发展水平。1958年,沈鸿在出席党的八届二中全会期间,上书毛泽东主席,提出建造万吨水压机的建议,得到批准。当时,我国没有制造12000t水压机的条件和经验,沈鸿带领设计班子的年青人,跑遍了全国已有的水压机车间。 制造水压机最大的难题是工件太大、太重,没有大的铸锻件,没有大的起重设备。沈鸿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采取“分而治之,以小治大”的办法,采用电渣重熔焊接新工艺将80t的大立柱、200t的大横梁拼焊而成,并创造了“蚂蚁顶泰山、银丝转昆仑”、“蚂蚁啃骨头”等一系列土办法。为了确有把握,他还先后设计试制了两台模拟试验机,并提出了“七事一贯制”、“四个到现场”的设计理念。第一台万吨水压机(见图2)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诞生,创造出世人瞩目的业绩,开辟了制造大型设备的新路。 图2 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自主创新研制大型关键设备 在新中国的建设中,为了打破国际封锁,沈鸿亲自主持重大工程,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取得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使我国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机械制造体系。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空前紧张,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自行研究原子弹、导弹、飞机,中央提出由机械工业供应生产新型材料所需的多种新型设备,通称“九大设备”,沈鸿临危受命主持研制工作。“九大设备”共有840种、1400多台,工程浩大、难度极高,历时年完成,至今“九大设备”还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1961年沈鸿奉周恩来总理之命,协助水电部解决三门峡水电站水轮机转子焊接的大难题。随后完成了火车车轮轮箍轧机的研制,结束了火车车轮轮箍依赖进口的时代。他还解决了葛洲坝的船闸设计,完成了攀钢、本钢大型设备的制造。 重视出版事业关心《机械工人》成长 沈鸿非常重视工程技术的普及和传播,非常关心出版事业。早在建国初期,他积极推荐翻译了《苏联机械制造百科全书》等一系列机械图书。1961年,沈鸿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刚几个月就决定恢复机械工业出版社,并为出版工作酝酿了一个全面而庞大的计划。 1973~1982年,沈鸿主持、组织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机械工程手册》和《机电工程手册》,共25卷、3000万字,发行近10万套。在他晚年时,他辞去了一切职务,惟独保留了机械工业出版社荣誉社长的职务。他说:“这将是我的终身事业。” 《机械工人》杂志是我国机械工业历史上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创刊于1950年10月,为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传播与推动作用。作为中国机械行业的老领导,沈鸿多次参加《机械工人》组织的活动并多次为《机械工人》题词。 1981年,沈鸿参加《机械工人》杂志创刊30周年纪念大会时说: 我一进门就看到了从1950年到现在的全套《机械工人》合订本,这是一部伟大的机器。这部机器不是用钢铁做的,是用很多人的心血铸出的一部大机器。这部大机器的产品遍布全中国,有些还到了全世界。 1990年,在《机械工人》杂志创刊40周年时,沈鸿题词(见图3)。 图3 沈鸿为《机械工人》创刊40周年题词 2008年,《机械工人》更名为《金属加工》并由月刊改为半月刊出版。 名称变了,但《机械工人》的办刊宗旨、服务领域、内容特色不变。我们将牢记老领导的教导,将这部由几代人心血铸出的大机器——《金属加工》推向全世界! |
招标网平台地图|Archiver|手机版|机械设计招标网 ( 京ICP备17072296号-4 )
GMT+8, 2024-11-22 00: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